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会议,体现了中国五年规划在全球议程中的重要性。各方对中国继续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充满信心,期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享更多发展机遇。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意大利前总理蒙蒂曾感慨,中国是一个能够从长远着眼、具有前瞻性的国家,这种对中国的普遍钦佩源于其既有五年规划也有百年目标的治国智慧。
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改写人类历史的发展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持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自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这些五年规划的接续实施,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并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赞誉。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任务,中国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首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信心更强大、信念更坚定。
当前,世界正处在深刻变革与动荡不安的十字路口,不确定性笼罩全球。中国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保持确定性,必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5年的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建议》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对发展方向的擘画明确且清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各方观察与期待表明,中国正日益成为动荡世界中的“确定性的绿洲”,为全球发展持续贡献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展现历史主动,中国将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