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疑惑:“用打印机造钱也能构成犯罪?未成年人会不会从轻处理?”根据《刑法》第170条,伪造货币不论金额多少,只要实施了伪造行为,就构成伪造货币罪。金额较大(总面额2000元以上不满3万元)的,处3-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总面额3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还要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这起案件中,假币总额达250多万元,远超“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主犯大概率会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哪怕是团伙中的从犯,也会根据参与程度被定罪量刑,不会因为“年轻”就免责。
团伙成员不仅自己造币,还传授造假技术,这一行为可能构成《刑法》第295条的“传授犯罪方法罪”,与伪造货币罪数罪并罚,量刑会更重。而用虚拟币结算的操作虽然看似隐蔽,但并不影响定罪。根据我国法律,虚拟币不是法定货币,不能作为支付工具,用它进行违法交易反而会成为警方追踪的线索。涉案人员以为能“隐身”,实则留下了完整的资金流向记录,加速了自己的落网。
案件中还有未成年人参与,根据《刑法》第17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伪造货币罪不需要负刑事责任,但会被责令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接受专门矫治教育。也就是说,16岁以上的涉案成员,会按伪造货币罪从轻或减轻处罚;14-16岁的虽然不用坐牢,但会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未来的人生。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彻底炸了,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作案工具”和“青少年教育”上。一些网友震惊吐槽:“离谱!我家打印机连照片都打不清楚,他们居然能造假币?00后胆子也太大了吧!”另一些质疑漏洞:“境外软件随便就能学到造假技术?平台不管管吗?”“虚拟币果然是违法犯罪的‘帮凶’,转账不用实名,太容易藏污纳垢了,必须加强监管!”还有一些反思教育:“都是年轻人,大好年华为啥要干这个?肯定是法律意识太淡薄,以为用打印机造钱不算大事。”“家长和学校得多普及法律知识,让孩子知道,不管用啥工具,造假币都是重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