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身体发育关是每一位女子跳台运动员都必须面对的挑战,18岁的全红婵正在与之顽强对抗。成功闯过身体发育关的女子跳台运动员少之又少,但闯关成功者,往往也将迎来竞技生涯第二春。中国跳水队历史上,伏明霞、陈若琳都是成功先例。全红婵在国家队的队友,今年20岁的陈芋汐,也已基本度过了身体发育期。
11月2日晚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提前开赛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跳水女子团体10米台双人的比赛现场空前火爆,5个多月未参加正式比赛的全红婵在全场观众的助威下,宣告了她的王者归来。
全红婵与搭档王伟莹以全场最高分的成绩,助力广东队如愿蝉联全运会跳水女子团体金牌。
身体发育给全红婵带来的身形变化肉眼可见。如今身高近1米60、体重约48公斤的全红婵,相比4年前在东京奥运会夺冠时的身高1米43、体重35公斤明显长高长壮,即便相比1年前在巴黎奥运会夺冠时的体形,也有了较大变化。这对于一名年轻的女子跳台运动员来说,不仅意味着成长,更意味着竞技道路上的困难重重。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周继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女子跳台这个项目,体重是运动员的天敌。”
体重的增加将大幅加大女子跳台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曾经以“水花消失术”闻名跳水界的全红婵,越来越难以重现这一绝技。周继红说,女子跳台运动员的体重哪怕只增加了100克,她们在空中的翻腾和转体动作都会有不同。
今年5月3日,在与队友陈芋汐搭档拿下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10米台双人冠军之后,全红婵淡出赛场,包括放弃世界泳坛的年度最重要赛事——今夏在新加坡举行的202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当时有关全红婵可能要退役的传言四起,也有一些刺耳的言论出现,诸如指责全红婵的体重增加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实际上,对于一位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身体发育是不可避免的。而离开赛场的这5个多月,全红婵一直都在顽强地对抗伤病和身体发育。
4年前开始担任全红婵主管教练的陈若琳,曾是中国跳水队少有的成功度过身体发育期的女子跳台运动员。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陈若琳两次夺得女子10米台个人项目的金牌,3次夺得女子10米台双人项目金牌。她在里约奥运会夺金时已经24岁,这对于一名女子跳台运动员来说实属高龄。
陈若琳当年对抗身体发育给竞技状态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办法,是节食和更加刻苦的训练。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时,陈若琳曾感叹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教练也曾根据陈若琳的身高,给她设定了体重上限。而为了让自己的技术动作仍能在身体不断长高的情况下保持质量,陈若琳唯一的办法就是苦练。
可以想象,过去几年,全红婵也在相同的道路上尝尽了艰辛。11月2日晚,全红婵以这枚全运会跳水女团金牌证明了努力没有白费。赛后,她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留言“我真棒”,或许也是对自己的上一条动态——国庆节期间仍在坚持训练的最好衔接。
本届全运会,全红婵原本报名参加女团、女子10米台双人和女子10米台个人3个比赛项目。其中,女子10米台个人项目因为全红婵与陈芋汐将再度上演“神仙打架”而成为本届全运会最具看点的比赛之一。但广东队在11月1日确认,全红婵放弃了本届全运会的女子10米台个人项目。
这对粉丝和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但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全红婵想要全面复出的艰难,若能集中精力、体力打好本届全运会的女团和双人项目两场战役,对于现在的全红婵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成功。
夺得跳水女团金牌也暂时让全红婵肩负的压力减轻了一些。领取金牌时,全红婵的笑容依然充满阳光。粉丝、观众向她抛出的礼物撒遍赛场,那个满场飞奔捡拾礼物的全红婵依然还是那么单纯、可爱。赛场上的高超技能与赛场下的童心未泯,这也是全红婵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特质所在。
全红婵面对的挑战远未结束,她的身体发育还在继续,她将要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但这一晚的不负众望已经让所有人相信,全红婵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中国青年报广州11月3日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