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有超过40亿的浏览量和超4000万的讨论。其为一种生活的理念,主张通过“断绝不需要之物”践行减法生活,核心在于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在这些帖子中,年轻人不单是学习各种收纳整理的技巧方法,收拾自己的家,还有人为父母做“断舍离”,在这个过程中,大都显现出巨大的困难。
以下是其中一人的讲述。
桌子上过去插满鲜花,如今堆满保健品
小蒋:给母亲家做“断舍离” 用时3天
今年国庆我回家,想在厨房找一个水果叉子,把所有柜子都翻遍了,但堆放的杂物实在太多,怎么都找不到,我一下就恼火了,下定决心要给我妈“断舍离”。
我说,我们国庆节抽出两三天时间收拾家,先别去玩了,反正也是堵车。
我妈今年62岁,从事美容方面的工作。家里其实是这两年才开始慢慢变得杂乱的。我和读高中的妹妹从厨房里收拾出来384个塑料袋,很多都是装菜的袋子,已经很脏了,却被揉成团堆在架子上。这个不锈钢架子是我去年回家时给我妈买的,是为了能多放一些牛奶和蔬果。
但架子上放满了各种瓶瓶罐罐,都是沾满了油的保健品:银耳、血燕之类。水果牛奶依然被放在地上,旁边则整箱整箱堆放着从各类短视频平台购买的便宜商品。橱柜里的酱油都过期了,也还在用,不用的保温瓶和砂锅有十几个挤在一起。窗户已经有油垢了,她说有一年多没有擦过。
我忍不住问妈,你现在怎么这个样子了?她年轻时不是这样的,我小的时候,她很爱干净,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地都是扫完就拖一遍,拖完还要蹲下来拿干抹布再擦一遍。床上的四件套基本是一周一洗,窗户也是两三个月就擦一次。我刚出去工作的时候,她来看我还会给我打扫卫生,一直念叨我弄得不干净。
我妈被问得有点手足无措,回答说,她也不想买那么多东西,但是买的时候就什么都想试一试,拿回来之后随手一放就忘记了,看着杂乱的环境想收拾,却不知道如何开始,最后只能站着发呆,有心无力,就没有以前这个规划性了。她最后总结,“我有点老糊涂了。”
我最大的感慨是,我妈她确实老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年纪大了以后的那种力不从心。以前我回家,她一天要拖三四遍地。她其实很爱干净,也很有仪式感,往常家里会订周送制的鲜花,桌子上总是插满鲜花,现在桌子上堆的都是保健品。阳台上的花也都枯死了,她说她养不好,我说怎么会养不好呢?以前就养得挺好的。她说乏力,什么都不想弄了。
我和妹妹把干净的塑料袋卷起来放着,不能用的丢掉,把窗户的油垢擦干净,把过期的酱油扔掉,地扫完拖完,其实就花了5个小时,过程中收拾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让她同意把没用的东西扔掉。为此她还一度生我的气,有一次吵完后连晚饭都没吃。
比如厨房的锅,涂层都掉了,她却说还能用,我又给她科普这会有害身体健康,扯了十几分钟。家里的电水壶外壳都坏掉了,她说有什么好扔的,我于是继续科普万一引发电路短路怎么办。那十几个保温杯,都是参加一些活动免费送的,我去淘宝问客服多少钱,拿给她看,她才相信原来确实不值钱。柜子里还搜出来很多漂亮珐琅锅却没用过,她说以前觉得好看不舍得用,放在那里,慢慢也就淡忘了。
最后花了三天时间,只把厨房和客厅的部分地方“断舍离”干净了,我临时要回去上班,就没有继续收拾。走之前我跟我妈约定,要维持好环境的整洁,过年回来我要检查。
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人发生了关于“断舍离”问题,我觉得应该多从老一辈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心理出发。从他们的角度去看这个社会的发展,他们有时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每天很多新的信息进入他们的视野里,他们的大脑可能接受不过来或来不及筛选。所以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变化,有一种恐慌感。对于旧物就会产生一些依赖心理,觉得能给自己安全感。从我妈身上,我会有点恐惧,等我变老了,是不是也会这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