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和敬老节。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旨在庆祝丰收、祈福长寿,并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护。
今年的重阳节尤为特殊,因为它与灵蛇年相逢,且是双春闰六月,象征着双倍的福运和吉祥。因此,今年的重阳节被称为百年一遇的晚重阳,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今年是“晚重阳”,二是今年的重阳节在霜降之后。
通常情况下,重阳节出现在公历的上旬或中旬,而今年则推迟到了10月29日,属于晚重阳。民间有说法认为,如果当年是“早重阳”,那么冬天可能是暖冬;反之,如果是“晚重阳”,则可能预示着寒冬。今年的重阳节在霜降节气之后,预示着天气将加速转寒。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时祭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普及于西汉,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定型的重要时期。宋朝时,汉族的重阳节习俗已被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元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宋代的各种习俗。
古代重阳节期间,民间会举行各种习俗活动,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其中,享宴祈寿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登高是一项重要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望远,以求吉祥。吃重阳糕也是重要习俗之一,糕点通常做成九层,象征宝塔,上面还装饰两只小羊,寓意重阳(羊)。
此外,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菊花被视为长寿之花,常举办大型菊展。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佩茱萸则是为了辟邪求吉,古人用天然药物调整体魄,适应气候变化。
重阳节不仅是庆祝丰收和祈福长寿的节日,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时刻。许多著名诗人如毛泽东、王维、李白和李清照都留下了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在养生方面,秋季气候干燥,中医建议饮食上应以润燥、养阴、健脾为主,适量饮用菊花茶。适当运动如登高、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欣赏大自然美景、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实现。不过,“秋冻”并非人人适宜,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或糖尿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