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进东京银座的贵金属商店,能看到柜台前挤满了排队买金条的日本主妇和上班族。店员们忙着给客户展示各种规格的小金条,5克装和10克装的展示柜早就空空如也。田中贵金属的销售经理告诉我,他们每天开门前门口就排起长队,50克以下的金条库存三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零售金条库存告急现状
日本各大金店的库存警报已经拉响。田中贵金属上周紧急叫停了50克及以下金条的销售,官网上挂着"暂时缺货"的告示。我走访了东京三家最大的贵金属零售商,发现情况都差不多。石福金属的销售主管说,他们现在连展示用的样品都快保不住了,经常有顾客直接要求买走柜台里的展示品。
这种抢购潮让零售商们措手不及。往常金价上涨时,日本人更倾向于卖出获利。但这次完全反过来了,大家都在拼命买入。三菱UFJ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给我看了一组数据:日本散户的黄金净买入量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小克重金条成投资新宠
在秋叶原的一家金店里,我遇到了正在购买10克金条的佐藤太太。她告诉我:"现在银行利息这么低,股市又波动太大,小克重的金条既买得起又方便保管。"像她这样的日本散户不在少数,100克金条要220万日元,对普通人来说压力太大,5-20克的小规格产品就成了香饽饽。
零售商们也调整了销售策略。以前1公斤装的大金条是主打产品,现在都把生产线转向了小克重产品。但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很多店开始限购,每人每次只能买50克。我在新宿看到有家店甚至推出了"黄金定期定额"计划,让顾客可以每月固定购入少量黄金。
生产端产能不足的困境
"我们真的没想到需求会爆发得这么猛。"田中贵金属的生产主管在电话里跟我诉苦。他们的精炼厂现在24小时三班倒,但金条铸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短期内很难快速提升产量。更麻烦的是,金条的模具都是固定规格的,临时调整生产线需要时间。
石福金属的采购经理透露,他们现在最头疼的是物流问题。从海外采购的黄金原料到港后,要经过海关、质检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比以前慢了近一倍。而日本本土的精炼能力有限,大部分金条都需要进口原料后在国内加工。这种供应链的瓶颈让零售端的缺货状况雪上加霜。
站在东京街头,看着金店门口排起的长队,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抢购潮。日本民众对黄金的狂热追捧背后,是一整套复杂的经济逻辑在推动。当我和几位排队的主妇聊天时,她们说得最多的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日元贬值与黄金价格关系
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跌到了150:1的历史低位,这让以日元计价的黄金显得格外诱人。我在三菱UFJ银行的外汇交易大厅看到,交易员们紧盯着不断跳动的汇率屏幕。一位资深交易员告诉我:"每当日元贬值1%,黄金的日元价格就会自动上涨1%,这是最基本的汇率传导机制。"
更关键的是,这种贬值趋势似乎看不到尽头。日本央行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而美联储却在持续加息。这种政策分化让日元承受巨大压力。我采访的几位经济学家都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日元可能继续走弱。对普通日本人来说,买黄金成了对冲货币贬值最直接的方式。
通胀压力下的避险需求
东京超市里的价格标签每周都在变化。一碗拉面从800日元涨到1000日元,鸡蛋价格比去年贵了30%。这种实实在在的通胀感受,让习惯了通货紧缩的日本民众慌了神。早稻田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给我看了一组数据:日本核心CPI已经连续18个月上涨,这是1990年代以来最长的通胀周期。
黄金作为传统的抗通胀资产,自然成为资金避风港。我在银座的金店遇到一位退休老人,他把养老金的一半都换成了金条。"存款利率几乎为零,债券收益率是负的,股票风险太大,"他苦笑着说,"至少黄金能保住我的养老钱。"这种心态在日本中老年群体中非常普遍。
财政政策预期的影响
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市场对更大规模财政刺激的预期升温。我在国会附近的咖啡馆里,听到几位券商分析师在讨论这个问题。"更多财政支出意味着更多国债发行,日元贬值压力会更大,"其中一位分析道,"而且通胀可能进一步加剧。"
这种政策预期形成了完美的自我强化循环。财政扩张预期推高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促使民众购买黄金避险,黄金需求增加又推高金价。三井住友银行的首席策略师告诉我,他们最近接到的黄金相关咨询量暴增了三倍,很多都是询问如何通过黄金来对冲政策风险的。
看着金店门口越排越长的队伍,我突然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场景。但这次不同的是,抢购黄金的不是机构投资者,而是普通日本老百姓。他们用最朴素的直觉,回应着这个时代最复杂的经济命题。
走进东京中央区的老牌金店,老板山田先生正在擦拭柜台。他告诉我,这家开了四十年的店铺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2013年安倍经济学启动时,人们是来卖金的,"他指着墙上泛黄的照片,"现在完全反过来了,每天开门前就有人排队等着买金。"
本轮抢购与历史抛售潮对比
翻看日本黄金交易的历史数据,2013年的场景格外醒目。当时日元大幅贬值,持有黄金的投资者纷纷套现获利。三菱UFJ信托银行的数据显示,那年日本黄金ETF持仓量减少了近30吨。而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日本黄金ETF持仓量创下历史新高。
我在日本最大黄金ETF的管理公司采访时,基金经理展示了令人震惊的图表。散户投资者的账户数量在过去半年增长了近五倍,平均每笔投资金额却下降了40%。"以前是大户在玩,现在是全民参与,"他指着电脑屏幕说,"连便利店收银员都在用手机app买黄金ETF。"
散户投资行为模式转变
新宿证券营业部的小林课长给我看了一组有趣的数据。他们平台黄金相关产品的交易量中,30岁以下投资者占比从去年的15%飙升到现在的42%。"年轻人以前只关心比特币和美股,现在连大学生都在讨论该买5克还是10克金条。"
这种变化在社交媒体上更加明显。TikTok上"#黄金投资"标签的视频播放量突破10亿次,很多是教年轻人如何用零花钱投资黄金的内容。我在涉谷街头采访了几位年轻上班族,他们普遍认为黄金比虚拟货币"更实在"。"至少看得见摸得着,"一位染着金发的女孩笑着说,"放在枕头底下睡觉都安心。"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野村证券的机构销售主管透露,最近三个月,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的黄金配置比例平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大,但考虑到这些机构的资产规模,相当于近万亿日元的资金流入黄金市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的操作变化。以前他们主要通过期货市场做短线交易,现在开始建立实物黄金头寸。我在芝商所的交易大厅看到,日本机构投资者的黄金期货未平仓合约量创下十年新高,而且到期转现货的比例明显提升。
站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大屏幕前,看着不断刷新历史高点的黄金价格曲线,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投资行为的变化。从老奶奶把压箱底的和服换成金条,到大学生用打工钱买金币,再到养老基金调整资产配置,整个日本社会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表达对现行货币体系的不信任。
在东京银座的田中贵金属本店,我遇到了正在排队的中村太太。她攥着刚取出来的养老金,眼睛紧盯着电子屏上跳动的金价。"女儿说现在买可能已经晚了,"她紧张地搓着手,"但便利店的面包都从120涨到150日元了,钱放银行里更让人睡不着觉。"
日本金价走势预测
三井住友银行的贵金属分析师给我看了他们的预测模型。屏幕上那条红色曲线还在向上延伸,他们的测算显示,如果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60,以日元计价的黄金可能再涨20%。"这不是简单的黄金涨价,"分析师调整着图表参数,"而是日元购买力在持续蒸发。"
走访了几家券商的研报部门后发现,最保守的预测也认为年底前金价不会低于2.3万日元/克。瑞穗证券的晨会材料里有个醒目的警示:日本家庭现在持有的现金资产约占总资产54%,这个数字每下降1%,就意味着近4万亿日元要寻找新去处。
全球黄金市场联动效应
伦敦金交所的日本交易员山本在视频通话里给我展示了实时数据。日本散户的买盘已经开始影响亚洲时段的价格波动,"以前这个时段都是中国和印度主导,现在东京时间早上9点的成交量比去年翻了一番。"他身后的电子屏显示,上海金交所和东京商品交易所的价差正在收窄。
纽约的黄金期货交易员麦克在邮件里写道,他们最近特别注意日本假期对市场的影响。"上个月敬老日假期结束后,日本买家返场直接让国际金价跳涨了8美元。"这种区域性需求突然对全球定价产生可见影响,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提示
大阪的金融消费者协会办公室里,投诉信堆满了半个会议室。很多老人把定期存款提前取出买金条,却不知道回购时要扣除5-8%的手续费。"最让人心痛的是有位痴呆老人,被推销买了工艺金盘,回购时才发现含金量只有60%。"工作人员展示着问题商品。
证券分析师佐藤在专栏里写道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象:当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某种投资时,往往已经到了行情中后期。他统计了过去二十年日本六次投资热潮,发现媒体集中报道后的12个月内,相关资产平均回撤幅度达32%。"黄金不会例外,只是没人知道转折点何时到来。"
在回程的飞机上,邻座恰好是位退休的黄金交易员。他听完我的见闻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们总在纸币贬值时想起黄金,却忘了问问自己——究竟是在投资,还是在逃难?"舷窗外云层翻涌,像极了金融市场里永远捉摸不透的波动曲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