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家经营炒八掺的小店突然走红,引发网络热议。店主年事已高,身体难以支撑繁重工作。很多人对炒八掺的用料感到好奇。
“炒八掺”发端于河南的“两掺文化”,食材搭配不拘一格,诸如凉皮、米皮、牛筋面、擀面皮、炒面、炒饼、面筋、热干面等,都是常见的组合方式。各式主食混杂在一起爆炒,风味别致,兼具韧性,带有焦香酥脆,又显爽利清新,堪称“碳水欢愉”的顶点。
这家“炒八掺”小店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美食达人“特别乌啦啦”的大力宣传。每份售价12元,周末时还会优惠1元,价格公道而且味道好,因此很快吸引了众多顾客。店外常常排起长龙,排队时间最长的能达到5个小时,甚至有外地的人开车500公里,在凌晨四点就开始等候。
客流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难题。面对如潮的访客,店主应接不暇,精力消耗巨大。即便招募了新员工,并且无偿提供20份菜品供大家试吃,依然无法满足所有买家的期待。傍晚九点准备打烊时,却被追随者抱怨;来自云南的女子排队五小时未能购得,因而情绪失控痛哭控诉;更有甚者,有人开始倒卖排队的机会,从中牟利。
当下年轻人热衷“炒八掺”,体现出对真实生活的向往。在充斥着过度美化的社会氛围里,人们感到对浮夸宣传的疲惫,转而期盼充满人间气息、贴近日常的生活态度。这家店铺并未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推广,也没有追求奢华的装饰,却依靠坦率实在、平和亲切以及发自内心的品质,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喜爱。
流量有利有弊。对于小型店铺而言,在迅速走红之后如何维持正常的运营节奏和坚守本心是一个挑战。对于购买者来说,能够冷静地看待网络热点现象,并且不强加于人,是个人文明的一种表现。
愿所有被“炒八掺”吸引的食客都能给予店家更多的宽容和体谅,合理消费,一起维护这份难得的城市生活气息,别具一格的市井韵味。可以放慢行进速度,去发掘周边更多用心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小店,与城市建立真挚的情感纽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