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早在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对某外卖平台的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该平台凭借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市场的支配地位,通过实施差别费率、延迟商户上线等手段,迫使平台内商户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显示,相关部门深入评估该平台的整改进展,“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为什么外卖平台在监管如此严格的情况下仍会出现侵害商家权益的问题?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程先生表示,平台层面通常不会明目张胆地强制商家“二选一”或强制补贴,但目前外卖平台在某些区域由加盟商代理,一线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业绩,可能会出现类似问题,甚至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
不仅外卖,生活服务、酒旅等平台也存在强制商家让利的情况。此前,多家酒店商户反映,在某酒旅平台被强制要求开通一个“调价助手”的功能,平台可以在后台直接修改商家定价。浙江嘉兴市某酒店经理李经理表示,平台可以直接在后台调整价格,无需他们同意或知情。
对此,该电商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解释,无论是“直通车”还是其他推广工具,基本运行机制是平台数据模型根据用户消费习惯和历史投放数据,帮助商家将商品推送给匹配的潜在消费者,促进成交。“并不是钱出得多就能获得更多流量、销量,最终还是要看商品本身。”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先生表示,平台制定的促销、排名、引流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商家很难掌握优化流量的真实路径。广告投放虽然被包装为“提高曝光率”的正面工具,但平台通过“竞价排名”引导商家无限投入,而流量的边际转化却持续递减,形成“流量依赖—流量焦虑—广告竞价—再投入”的恶性循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